2022年阅读总结

2022年阅读总结。这一年主要是在微信读书上读书,没有购买任何实体书。花了比较多的时间研究,阅读苏轼,因而阅读完的其他书籍数量比之前少了很多。特意把苏轼研究的阅读书目独列出来。(专题网站,www.sudongpo.org苏轼相关资料汇编

新冠第三年(现在看来应该是最后一年了),有比较多的时间休息,反而阅读的书籍数量不如前几年,叹叹!

– 初稿于2022年12月22日,完稿于2022年12月30日(腊月初八生日)。

苏轼研究

  1. 苏轼与章惇关系考.刘昭明.新文丰出版公司.2011年6月

虽然没有什么新颖观点,资料很详实。

  1. 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比较研究.杨子怡.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12月

韩愈代表儒家正统,旷达不及苏轼(儒释道)。

把与程之才书后叮嘱之语,看成是苏轼害怕,谨小慎微,不恰当。应该是作者在没把握整个背景,完全熟悉苏轼生平的情况下的轻率之语!苏轼叮嘱程的用意在于担心连累朋友,同时也怕办不好造福百姓的事情。因为乌台诗案,以及被贬惠州,朋友受牵连的前车之鉴太多了。

韩愈即使被贬,也是刺史,是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当然潮州在唐朝属于下州,比较偏远,条件不好也是事实)。而苏轼是什么,惠州安置,被看管在惠州,相当于被禁足了。韩愈的官职,处境,生活等比苏轼好的多。

苏轼被贬之前不断请求外放,有所心理准备。韩愈似乎比较突然。

时间上,韩愈时间比较短,8个月,苏轼是将近3年,而后马上又被贬儋州,前后将近7年。

以上种种,我觉得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比较研究,意义似乎不大。因为相同,相似点太少了,比较什么呢?

最后引申到说潮汕地区有“双忠”崇拜与朝云崇拜,似乎有点过了。(岳阳楼处还有小乔墓呢,是否说明那里有小乔崇拜?!)

  1. 东坡词
  • 东坡乐府笺.龙榆生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简称龙本)
  • 苏轼词集.刘尚荣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简称刘本)
  • 东坡词编年笺证.薛瑞生.三秦出版社.1998–(简称薛本)
  • 苏轼词编年校注.邹同庆.王宗堂.中华书局.2007–(简称邹王本)
  • 苏轼词新释辑评.叶嘉莹主编.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中国书店.2007 –(简称朱本)
  • 东坡词.曹树铭.香港上海印书馆.1974 –(简称曹本)
  • 苏轼词集版本综述.刘尚荣.选自《词学》第四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86年版

刘尚荣的<苏轼词集版本综述>一文总结了东坡词的版本流传,同时对现在流行的一些编年词版本进行了评价。我重点参考朱本(因为出版时间最晚,其参考了之前出版的其他东坡编年词),整理了编年版的东坡词。(见su.jiangyu.org

  1. 苏轼年谱(上中下).孔凡礼.中华书局.1998年2月

大致浏览了一遍,制作了苏轼官职及宦游图,编年东坡词参考了部分。这个是研究苏轼很好的工具书,需要详加阅读和利用。
宋人所编苏轼年谱现存的有三种,即王宗稷编《东坡先生年谱》1卷,傅藻编《东坡纪年录》1卷和施宿编《东坡先生年谱》1卷。

  1. 重编东坡先生外集.明刊本

第86卷(即最后一卷),据中书门下敕牒抄录而成的“乌台诗案”,可与宋朋九万撰的《东坡乌台诗案》对比阅读。

  1. 苏轼传
  • 苏轼.王水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
    这本小书只有159页,但是对苏轼方方面面介绍的很全面,得体和准确。想快速简单了解苏轼一生,可以阅读此书。这本书1981年出版即印了4300册,印数很大,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系列,本意也在于普及基础的古典文学知识。当然因为写作和出版此书的时代背景所限,书中的很多关于苏轼的评价和分析大都从阶级斗争,阶级对立立场出发,所得观点难免偏颇。

  • 苏轼评传.曾枣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
    这本书的印数也很惊人,第一次就印了18300册。这个时候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刚恢复高考,应该来说社会大众对文化,文学作品很是渴求。
    此书中说苏轼至少有两个女儿,一个(小二娘)适胡仁修,一个适王廷老长子。不确,应为作者早年臆断之语。(其后作者在《三苏世系和姻亲述略》一文中有更改此观点)。
    苏轼早期,参加制科之前及其时的政治主张(25篇《进策》)。变革,但不能急。以礼治国,法制其次。任人比任法更重要。
    思想–儒家,易经解(中庸思想),佛老。文学,书画,文物考古,医学,新修水利(自然科学),饮食。
    经历两次大规模的诽谤。–1.去世后不久。2.文化大革命时期–“评法批儒”(这个不曾了解!!)。
    1980年九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苏轼学术研讨会。苏轼研究步入正轨,开始百花齐放。
    苏轼的主要政治主张–丰财,强兵,择吏。

  • 苏轼评传.王水照.朱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按照时代背景,生平,哲学思想,史学,政治态度,艺术成就和美学,人生思考等七个专题部分研究剖析苏轼,整本书结构视角比较有特色。
    据书后后记可知,此书开始拟写于1997年,成书于2004年,偏重于研究苏轼思想方面。
    时代背景–“积贫积弱”,财政(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商品经济发达,导致政府不能支配社会大部分收入)和国防问题。
  • 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朱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此书名为诗词文选评,按照时间顺序对苏轼的作品进行选评,透过作品我们能更直观,真切的把握,理解苏轼的不同人生阶段。
  1. 其他参考资料

苏轼年谱,参考了苏轼生卒年表水流云网:苏轼年谱
苏轼作品整理参考了方剂汇汉程网.国学宝典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梦冰火中文国学网等。

苏轼科举名次问题,参考《苏轼进士科名次甲第考释——兼说宋朝进士甲乙丙科问题》一文。

苏轼与书画文献集.李福顺.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

一部有关苏轼书画的资料汇编。目的是为书画界、文学界、历史界以及一切爱好苏轼书画的人们,提供资料,以省研究者寻检之劳。本集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苏轼论书画,下篇为宋元明清有关文集、画史画论等著作中论苏轼书画。

苏轼的其他作品。
苏轼诗集(全八册).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2月
东坡易传.龙吟点评.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苏东坡全集

其他苏轼相关可以参见我制作的这个网站 苏东坡的一生

目前只要关注了苏轼年谱,东坡词,官职,世系,宦游经历等。还需要进一步阅读苏轼全集,诗文,奏议,尺牍等部分,交游对象,思想(易传,书传等)等。另外还可以阅读与苏轼相关的他人文集,比如苏辙,苏洵等。

金.武元直.赤壁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他书籍

  1. 万卷楼国学经典(珍藏版)梦溪笔谈.沈括著.包亦心编译.万卷出版公司.2020年11月
    梦溪笔谈评价很高。读过才知道其内容很广泛,科学相关的内容其实不多,石油,毕昇的活字印刷术,钢铁技术,天文历法,地理,磁石,琴弦共振,镜面凹凸与成像大小关系,小孔成像,数学,生物,音乐,史学,中医药等。
    沈括提到他的子侄辈得到了毕昇的字印,估计这是其会记录活字印刷术的关键。
    当然还有一些奇怪的内容,比如卷二十神奇,卷二十一异事。大多是一些当时人无法理解和解释的神怪故事。
    笔谈中还提到楚国最初的都城丹阳,沈括认为在今枝江(在我老家隔壁)。
  2. 笔下流金:西方文字书写史.[英]埃万·克莱顿. 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
    不知是从汉仪字库,还是刘钊处看见对这本书的推荐,读完略微有些失望。想来他们是这本书的中文版的参与者,所以才大力推荐的。不知是中文翻译问题,还是不太习惯作者行文的笔风,很多内容显得啰嗦,横生枝节太多。不过还是给我一个启发,可以收集整理下历来的英文手写字体。记得初中时花了些时间精力练习英文连笔书法,小有心得。至今仍还能捡起来!
    读完这本书有写一篇读书笔记, 《笔下流金:西方文字书写史》读书笔记 。另外发现作者Ewan Clayton有很多关于书写历史的研究(其中也有对中文的研究),比本书要有意思的多。
  3. 大宋衣冠:图说宋人服饰.傅伯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9月
    礼服,常服(即公服、从省服)之别。
    硬幞头(宋代官帽)后之二脚,宋代加长,以防止官员上朝立班时交头接耳。戴硬幞头的基本是体制内人。宫女,其帽将一年四季的花全集中在头上,称为“一年景”。鱼袋之制始于唐,内放鱼符,上刻佩者官职名姓,作为出入宫廷的物证。
    文人出行时,配置:开道,牵马,护卫,背笠(有些古画中背伞者),扛茶几,背交椅,拎食盒及挑灶和餐具箱。
    (局部)春游晚归图.宋.佚名.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规定,庶民只许穿白、黑两色衣服,后又禁用黑紫色和“兰、黄、紫地撮晕花样”。凡是没有功名(即举人、进士之类的资历)的男女老幼,皆属庶民。
    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载,两宋京城“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可见服制甚严。“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子,质库掌事,即着衫、角带……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宋画中不时可见着男装的侍女,不仅民间有,宫中也多男装宫女,女乐工也多此装,显然为取其简约利索,便于任事。其服为圆领窄袖长袍,围护腰,束带,着靴或鞋。外观上除发式多为双垂鬟外,与男僮无异。另,凡此装者均为少女。
    缠足。五代前无此恶习,北宋始盛,南渡后传至南方,逐渐普遍。但车若水首先反对,程颐后人家中始终不缠足。入元,妇女“人人相效”,至明清尤盛。宋代不少文人都有诗文赞美这一陋习。
    佛道之别在于,前者求来世之福,道教求今生之福,所以得势求道,失意求佛,士大夫可得两全。
    行脚僧,背一竹制的行李架,绑腿,着草鞋。架上垂一油灯,似为夜行照路之用。
  4. 古画品录.谢赫
    公版书。谢赫,南朝齐梁时期画家、最早的绘画理论家。提出六法。经营位置。将27位画家分为第一品至第六品。顾恺之列在第三品。顾恺之。五代晋时晋陵无锡人。字长康,小字虎头。除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
  5.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周期性,连续性,应该比变革论,分期论更好的反映中国政治制度的本来面貌。
    民主,自由应该都是相对的,承认一元化多系列的官本位思想,文化,能更好的塑造中国社会。其中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可能能更好的促使社会多元化,扁平化。
    有时越读历史,越觉得太多的东西,我们竟然没多少进步,或者说发展缓慢,甚至还有倒退。孔子描述和向往的三公之治,我们现在依然只能向往之。
    旧机构过于累赘并反对新事物,所以在面临新的复杂紧迫任务时,往往要创建新官署来提高效率。(小组治国理论来源于此。)
    中国官僚组织不光是一个“功能组织”,也是一个“身份组织”、“生活组织”和“仪式组织”。很多组织的制度与行为不是为了效率,而是为了追求合法性与生存。
    路径依赖性意味着历史是重要的。如果不回顾制度的渐进演化,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当今的选择。
  6.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商务印书馆.2020年12月
    13世纪后,佛教在其发源地——印度日渐消失。佛教附会道术而得以流通传播。儒在济俗,佛在治心。
    全书有很多中国佛教史的一些比较可信的材料。
  7.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严耕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4月
    政府的组织及其职权的运用与人事安排,就是政治制度。
    高层的制度渐坏,而中下层的渐复杂。中国社会只有阶层,而无阶级。元明清朝代政治制度只是补充和完善,书中写的也比较简略。
  8. 词品.杨慎.高林广李丽译注.中华书局.2020年4月
    对六朝,唐,两宋,元,金,明主要词人及作品风格做了总结。间或介绍了一些词牌,俗语的来历,出处。
    整体上看杨慎比较喜欢豪放词,推崇苏轼,很多词人,作品均与苏轼对比之。其滚滚长江东逝水确实是不错的词作品。杨慎认为,词之源在六朝。
  9. 故宫的古物之美(增订本).祝勇.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8月
    文化散文,适合一目十行的看。
  10. 宋明理学概述.钱穆.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中国历史,应该以战国至秦为一大变,战国结束了古代,秦汉开创了中世。应该以唐末五代至宋为又一大变,唐末五代结束了中世,宋开创了近代。晚清末年至今又为一大变,这一大变的历史意义,无疑是结束了近代,而开创了中国以后之新生。
    北宋初期诸儒,五光十色,而又元气淋漓。这是宋学初兴的气象。中期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较之初期,精微有余,博大转逊。南渡以来,可说是宋学的第三期。专就朱熹一人而论,已足掩盖北宋两期诸家之长而有余。对方的陆九渊,又开启了明儒王守仁,那是明代学术思想界惟一中心人物。
    明学较之宋学,似乎更精微,但也更单纯。明儒是在享受和证实的阶段。
  11. 治史三书.严耕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时间太远,材料太少且多不可靠。时间太近,与自身关切,很多难于,或者不能评说。所以不远不近的历史最好研究!
    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历史研究的辅助工具,不能以运用理论为主导方法。多半以主观的意念为出发点,很少能努力详征史料,实事求证,只抓住概念推衍发挥,很少能脚踏实地的做工作。研究工作就是要找出新的结论,新的概念,既然结论概念都已有了,何须再要研究?这种工作要说有意义,那只是用来巩固什么主义思想的权威性。
  12. 宋元学案.黄宗羲.公版书
    荆公欲明圣学而杂于禅,苏氏出于纵横之学而亦杂于禅。
  13. 围炉夜话.王永彬.知识出版社.2015年4月
    王永彬,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真正的老乡,还有一个是杨守敬。
  14. 禅宗与道家.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
    凡当拨乱反正的时代,必定需用道家学术为领导,到了天下太平,便“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15. 华夏衣冠.孙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7月
    组玉佩,朝服普遍用绶。上衣下裳。身份低微的人不能戴冠,只能戴巾、帻。幞头,头巾。唐代女装的基本构成是裙、衫、帔。
  16. 宋史十讲.邓广铭.中华书局.2017年7月
    明清史比较热门,或者说自己对宋史不太了解,关注不多?读完有很多收获,记录几个要点:
    1.赵匡胤黄袍加身应该是事先或者计划安排很久的。
    2.宋太宗继位应该不是兄终弟及的安排,得位应该有很大问题,联想到一个问题,中国历朝历代第二代帝王继位似乎都有些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
    3.宋朝祖宗家法,对武将,文臣权力职位安排。擅长中庸之道,道家思想。
    4.岳飞评价,说是民族英雄,似乎有问题。辛弃疾?
    5.宋朝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这个是借鉴陈寅恪先生的思想,还是认同或者继承陈先生的观点。
    6.募兵制,农业生产,积弱积贫,祖宗家法的因果联系。
    7.王安石。其见解思想。
    8.宋学,理学的关系。
  17. 中国艺术史.迈克尔·苏立文.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西方人的角度来讲,来写中国艺术史。感觉脉络更清晰,也能看得更明白。或许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没有那么深入,对普通读者却能更友好!读书笔记– 《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
    历史既是一种文化,也是后代遵循的规范。
    “正如历史上常常发生的一样,国力愈低迷,中国愈缺乏宽容性…”
  18. 荆楚岁时记.宗懔.公版书
    各种节日的来源,渊源。人日,社日,端午端五(五月一日为端一)。
  19. 论语别裁(上).南怀瑾.东方出版社.2014年7月
    1.一段或者一节应该从整体上去把握含义,解读。但是整本论语似乎不太合适从整体上去理解!
    2.宋以前,似乎还不曾有很多批判四书五经,认为科举取士很有问题的言论。唐宋科举取士似乎很成功。后来为什么会把朱熹的注解当成官方的认可的唯一标准,乃至影响后来的学,习,文化,社会风气等诸多方面,以及坏了科举。值得研究。
    3.说对人民大众采用的是儒家思想,统治阶级内部采用道家思想,儒家与道家相互之家的关联,这些需要进一步理解!?
  20. 青铜时代.郭沫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前半部分是关于先秦哲学思想的见解。特色之处在于解读了不同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
    后面一篇才介绍到青铜器。最后几篇总结,后记是对先秦哲学,商周青铜器等研究的总体见解,对普通读者看这篇就可以了。
  21.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
    很值得一读,与青铜时代一起。论述先秦,春秋战国及以前社会状况,各种哲学思想。尤其重要的是关于诸子百家之间相互关联,流传演变的见解。你中有我,我中我你。观点正确准确与否倒在其次,关键是提供了新思路,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文章大多写于1945年以前,很见功底!最后写于1950年的后记,批判董作宾之语过于刻薄了,有失文人风度。当然也许从这一细节我们能探究作者未来的学术走向。
    (读到这里,记录下我的意见。土地的私有,公有不太能证明社会制度的奴隶或者封建。就像现在,土地是完全公有,能说明啥呢?不能为了硬套某种学说,而必须把商周,春秋战国划入某种社会制度中,而来证明某种学说的正确无比,无可挑剔!另外,春秋末期,社会变革,奴隶怎么就解放了?过程不清楚,或许此时压根就不存在大规模的所谓奴隶变自由农的解放过程。)
  22. 减法.莱迪·克洛茨.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9月
    转变思路,尝试减法,或者加法减法一起。更多的时候,聚焦到人本身上。
迁移twikoo评论系统 苏轼与高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