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博文主要是想整理和理顺下自己在生活,工作中习得,增长知识的思路,写出来并发布,也是学习,思考的一个过程。
本来文章的题目应该是如何增长自己的知识,如何学习知识,但一想这种标题有点太大,虚无缥缈,本着务实不务虚的原则,文章标题暂取为如何做好笔记(忽略文不对题的问题)。
增长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是目的,而开端是做好笔记。
学习增长知识的过程
整体上我将学习,增加知识储备的过程分解成这样3个大的流程:输入,整理,输出。
输入
输入是获取知识的开始,可以称之为广义的做笔记。所以输入的过程,其实就是做笔记的过程。
输入的类型
- 日常碎片化知识。每日所思所想,一闪而过的念头,豁然开朗的顿悟。一个网址,一个名词,一种观点,一句话,一张图等等。欧阳文忠公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 专题学习。针对工作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某本书,某个观点,展开的专题学习,时间可能比较久,跨度很长。(工作,爱好,阅读,预设问题的等。)
- todo list。每日todo清单。感觉这个很重要,但是很难说服自己坚持,养成习惯。
输入的方法
- 纸质。手写笔记,用活页本,注明笔记开始的时间日期。时常用作专题学习的读书笔记,工作笔记等。
- 电子化。各种笔记软件,工具。日常碎片化的记录。微信读书记录。适合记录日常碎片化知识。网易云笔记(博客文章,成体系的文章。)。todo list(手机自带的功能,用的比较少,需要加强)。
- 纸质+电子化。适合学生阶段。一学期,某门课程期间,App上做笔记(也可手写)与纸质笔记本上的手写笔记相结合,期末或者课程结束回顾。曾经我试过将纸质笔记扫描存档,甚至ocr识别成文本,现在看来,这样做意义不大。这种方式长期使用不适合,我的经验是,App,网页端的不适合手写记录,也不要去尝试。
场景
- 学习。日常阅读,工作需要的学习等。可能是碎片化的时间,也可能是一段时间,固定的周期性动作,比如微信阅读。
- 工作。日常工作时间,遇到的难点,经常性的错误,总结等。
- 生活。工作以外,日常生活中。可能主要是todo list之类的记录,也可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天马行空的思考。
整理
做了笔记,知识如何变成自己的。需要一个整理,消化的过程。
- 思维导图。文章大纲,某个专题的大纲。可能手写纸质笔记,也可能使用工具。
- 专题。整理成文章,成系列,系统。
- tag归类,回忆整理。网址,书目,专题深度学习。碎片化的,一段时间整理,回顾,输出成文章,然后基本可以弃之。
- 纸质,手写笔记。回顾整理,归档总结。然后扫描保存(仅仅是保存备份,以防纸质版丢失,不做诸如ocr识别之类的操作,没必要。)。
- todo list。任务清单清理。
输出
消化了的知识,需要指导实践,用于实践,才是真正学到了的知识。所谓“知行合一”。
类别
同输入类型一样,输出的东西也有大致的类别,生活,工作等区别开来。
- 学习生活。
- 读书笔记。
- 日常工作。
- todo list。勾选完成,一段时间回顾下,没有更多的作用。
输出类型
- 文章/视频。生活类的发布到个人博客。工作的发布到公众号,网站。分享同时方便自己时常回顾。
- 工作系统整理。工作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系统的整理。整理成系统的PDF文档之类(通过语雀知识库导出pdf)。
- 读书笔记。读后感,思维导图。常用的微信读书,一段时间做个总结(比如一年,还可以周期更短一点?),发布到博客。某些重要的书籍,写读后感或者制作内容大纲的思维导图,发布到博客。方便通过web方式时常回顾。web方式,手机电脑通过浏览器即可实现,方便依赖少。
- 微信朋友圈。个人很少使用了。其实也是一种输出方式,可能有人喜欢。碎片化的生活记录,某一瞬间的所思所想,一直留存下来,很多年以后回顾,忆往昔。
- 图片。主要是拍摄的照片,分享到个人博客。个人生活的,风景历史名胜的,工作中的等等。
- 网址。收集整理成常用的网址资料,包括工作中的,博客圈的RSS订阅等。
- 分享的资源。工作,兴趣爱好等收集整理的资料,文档,工具等网盘分享,方便自己查找,也能分享给其他人。
问题困惑(一些想法)
- 不要给自己压力。随时记(生活中,工作时)。碎片化的时间记录。app+纸质笔记本。生活中宜采用app,但还是不太习惯;
- 不为工具所累。网络类笔记工具太多,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喜新厌旧,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坚持用。all in one笔记工具好还是不好?
- 保存。本地+云端是比较好的方式,如何兼顾,协调,保存,包括手写笔记。多端同步否?
- 如何形成体系(划定内容,关注点,兴趣点)?
- 时常回顾。输出(主动输出,以教为学),实践,反思复盘,极致践行。回顾的习惯养成难!通过web方式分享,能方便回顾。
- 微信朋友圈,社交媒体,也是一种输出。短视频也是一种输出。但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每种类型,需要摸索。
- 多思考,多总结,才能把问题想清楚,弄明白。条理,成体系。
- 某些app主打的自动关联,图谱,不是好事,自己手动关联会更好,加强记忆,人脑思考以后记忆更深。
- 笔记方法。需要多学习一些比较好的笔记方法。比如康奈尔法等。
- 交流互动。博客的留言评论,微信读书的评论等,与人互动交流,好处?
- 持续性。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使人进步。增长知识,然后知行合一。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以上都是个人化的笔记,公司团队的不考虑在内。
学习增长知识的过程,开始起点是做笔记,看得见的。至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方式,德行之类虽然看不见,是笔记之后潜移默化的,水到渠成习得的。
–初稿于2023年3月1日,5月24日完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