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可园

粤中四大名园,去年介绍总结了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群星草堂),现在把东莞可园和顺德大良清晖园续上。

“粤中四大名园”说法的最初出处不详,但在夏昌世和莫伯治合著的关于岭南园林的开山之作《岭南庭园》一书中,就有此说法了。值得一提的是《岭南庭园》一书既是开山之作,也是有关岭南园林的扛鼎之作。夏与莫两位老先生是民国以降华南地区建筑届宗师级人物。

广东,岭南地区一般指五岭以南,西江流域,其中粤中及潮汕两地经济兴盛,市面繁荣,多商贾官宦的园林。因年代久远,现存园林中上溯至道光,嘉庆年间的无几,大多是清末的。潮汕地区因与闽南毗邻的缘故,园林多受江浙影响,比较富于江南风味。如此广东,岭南园林风格主要由粤中园林为代表来体现,最著名者就是上述粤中四大名园,继而可以引申为广东四大名园,岭南四大名园。至于有些资料将顺德清晖园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似乎牵强得很。如果一定要从岭南园林中找一个代表,我认为应该是番禺南村余荫山房,或者东莞可园。(当然这些园林都有各自的问题,缺陷。以后写篇关于岭南园林的读书笔记。)

东莞可园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园的园主人是张敬修(1824年-1864年),字德圃,亦作德父,广东广州府东莞县莞城镇博厦人。历史上还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的人,即有明一代最著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长子。按照惯例,张敬修早年花钱捐官,因剿匪及镇压太平天国,最后官至江西按察使,兼署江西布政使。

早期资料一般认为可园开始营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现多认为是始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月。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广西官任上,因剿匪计策不被采用,张敬修以弟亡母病归东莞,开始营建可园。这是张的第一次“起落”。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在与太平军水战中受伤,张以养病回莞,这是第二次“起落”。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署理江西布政使任上,以病退休,回东莞可园休憩,这是第三次“起落”。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张病死于可园,时年41岁。

可园的命名取“无可无不可”之意,暗含自己三起三落的经历,以期教育后世子孙,可行则行,应止则止,乐天安命。

张嘉谟《可轩跋》
既名其园曰“可园”,凡园中之轩馆亦多以“可”名之,若三致意焉者。盖公尝再仕再己,坎止流行,纯任自然,无所濡滞。其于乐天知命之学,深造有得,固无入而不可者。一轩一馆云乎哉?

(张嘉谟为张敬修的侄子,建有东莞四大名园之一的道生园,另两园是侄子张嘉言的欣遇园和二哥张熙元的学甫。道生园于2013年10月被拆毁,至此东莞四大名园仅剩可园。)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张敬修一生的有两个著名的幕僚–居巢,居廉,此二人后来被称为岭南画派的祖师(国画大师高剑父,关山月等的师傅和师祖)。二居在东莞可园客居十余载,因而可园的宣传文案里有“广东近代文化策源地”,“岭南画派的策源地”等说法。

可园原址为冒氏园(细节已不可考),张敬修花钱买下,营建为可园。整个园址平面呈三角形,占地面积不大,仅有三亩三,南段平行于外街,东临可湖,园子入口在西南方向。三角形各顶角处是三个建筑群,西部,东部,南部,中间围成两个平庭院落空间。每个群组都有楼,走廊,回廊等连接在一起,互为犄角,典型的“连房广厦”式。西北角最高的邀山阁,楼高17.5米,统领全园。整个可园建筑空间有起伏,有主次,依靠可湖,水际村边,有内景外景。是其最大特色。

可园建筑群立体模型

可园平面图

可园的正门入口,门楣上悬挂的是张敬修亲书的“可园”二字。作为武将,其书法造诣很深。早先门联是张亲拟的“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概括了可园占水栽花的建筑特色。有人看出张建造可园,表面归隐,实则渴望复出的心思,献上一联:“未荒黄菊径,权作赤松乡”,深得其心思,张马上将自己拟写的对联移往后门(博溪渔隐)处,而将此联悬挂在正门。

可园正门

可园后门上的对联

进入正门,门厅墙上现悬挂有一幅今人所作可园全览图。

可园全览图

门厅左侧是“草草草堂”(取做人做事不可草草之意),原本是账房,后作为二居写生客居之处。

张敬修《草草草堂序》
人之不可草草者,日持躬,日制事,而自奉不与焉。余宦岭右十余年,多事戎行,与鞭弭偕,虽无六厉五卫之道,窃慕古人导款游刃,批元祷虚,未尝敢作草草者想然。而飞鹜驰逐,匪山之陬,即江之湄也。北马南船,身兼尝之,历忆生平督师战守时,茹尘饭沙,帷灌席莽,偶尔饥,草草具膳;偶尔倦,草草成寝,晨而起,草草盥洗,洗毕草草就道行之。其所之随地布幕以为栖所,靡昼靡夜。类草草如是,既乏庐舍,何有于堂?虽然草之,发生也,随所聚以成窝。人之迈征也,任所憩以为适。予憩之而不适之,虽堂犹弗堂也。既自憩之而自适之,则无堂而以为有堂可也;非堂而以为即堂亦可也。抑予性喜蕙,绘者蕙,植者亦蕙。可宅,予蕙之区,即可憩。予躬之堂,名曰‘草草草堂’。 堂不必果在,予目也,而草草则固。予遇云尔,或又日草草者,苟日黿略之谓,人宜戒焉,余戒之而榜之以名堂,庶几乎,才鼎欹器之义欤!

草草草堂

草草草堂内园主人张敬修坐像

门厅右侧有月洞门,月洞门旁墙壁的另一侧是内院院落空间,墙壁上装饰有陶瓦花格漏窗(似窗非窗),做照壁,起到“挡中”效果。

可园门厅旁的月洞门

做照壁的围墙

陶瓦花格漏窗

经过门厅右侧的月洞门,盘旋可以来到旁边的两层小楼,称望街楼,供园内女眷登楼望街的。此楼与可园后门连为一条直线,当初应该是临街的。想当年,墙外街边各种吆喝声不绝于耳,楼内佳人含情脉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门厅旁的望街楼二楼

望街楼房间内的窗户

望街楼看往后门一侧

望街楼

望街楼旁的小门,可直通可园后门

门厅中间有门,与“擘红小榭”相连,可通往第一个院落。所谓“擘红”,指剥荔枝,是主客小憩,吃荔枝的地方。“擘红小榭”的建筑样式比较奇特,依屋而设,因而缺少半边,融合了亭,榭,台的特点,与余荫山房的半边亭有些类似。

张敬修《擘红小榭记》
粤荔之美,咸推为果中第一。岭以北,未易知之。盖色、香、味,少迟则变。况远道乎?是以,粤人论园买,夏多就树啖之。可园既罗致佳品,杂植成林,乃为榭于树间,以待过客。欲使色、香、味,俱无遗憾,庶不虚作岭南人也。

擘红小榭

擘红小榭

擘红小榭

“擘红小榭”与不远处的第二个建筑群围成了可园的第一个院落,院子里现植有多棵龙眼树。

院落一

院落一

龙眼树林旁有一小高台,称之为“滋树台”,又称兰花台。“滋”和“树”都是种的意思。张敬修喜爱兰花,此处是他种植兰花的地方。张敬修的父亲,字九畹(出自屈原《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修建此台可能也有纪念父亲的含义。

“滋树台”刚好将整个平庭内部的两个院落分隔开来。

滋树台

第二个建筑群主要有可轩,双清室,邀山阁等建筑。

可轩是会客之处。因地板被装饰成桂花形,可轩又称桂花厅。地板中间有铜管连通隔壁房间,仆人在旁鼓风,香气和凉风能吹入可轩内,沁人心脾。估计是预料到了游客肯定会想一探究竟,可轩门口用木栏杆做了屏蔽,禁止入内。

可轩

可轩旁的双清室

双清室也是会客之处,主要用来招待文雅逸士,友人的,双清据说取人境双清之意。双清室内陈设,装饰花纹图案多呈“亚”字形,故又称亚字厅。双清室前有池,池中种荷花,养有金鱼,池上有桥。

张敬修《双清室题榜跋后》
双清室者,界于员雪、菡萏间,红丁碧亚,日在定香净绿中,故以名之也。予赏拟裴王体分咏可园景色,中一绝云;“拓室竹枝左,凭栏荷叶间。坐中有佳士,夹侍两婵娟。”可以想其境界矣。此境无尘,其人如玉,即谓之人境双清,亦无溢美。

双清室一角

双清室屋顶

双清室前的方池

绿树掩映下的双清室屋顶及可楼

可轩之上,双清室后面即是邀山阁。阁楼共4层,高达17.5米,是当时整个东莞的最高建筑。除了能极目远眺,观看园内园外景色,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园主人的经历,身份,恐怕此高楼还有防匪,作为炮楼的功能。

园内仰望可楼及双清室

站在可园正门或者后门处,仰望刚好能看见邀山阁,不多也不少,这4层17.5米的高度应该是设计计算过的。

在可园正门处仰望邀山阁

再看近一点
在可园后门处仰望邀山阁

邀月阁

邀月阁中俯瞰整个内院,图中上部分为著名的“狮子上楼台”

双清室屋顶特写

邀山阁

邀山阁

邀山阁

邀山阁上俯瞰后花园

邀山阁上来的通道,曲曲折折,像迷宫一样,同时狭窄

在邀山阁上俯瞰右边第一个院落,茂密的树林主要是龙眼树。

右边为第一个院落

从邀山阁最高层可以俯瞰整个内院院落,“滋树台”在中间将院落分为两部分。左边院落有重要景点,“狮子上楼台”。(下图中右上角部分)

左边为另一个院落

所谓“狮子上楼台”者,狮子是珊瑚石堆砌而成的假山,高约3米,上披藤草,仿佛狮子的鬃毛,特别形象。

左下角的“狮子”

而楼台为石砌的方形凉亭,亭子顶部有台,设座,称“假山涵月”,“假”是借的意思,借山赏月,此亭又称“拜月亭”。“狮子”与“拜月亭”之间有天梯连接,故称“狮子上楼台”。

方形凉亭

假山涵月

第二个院落旁边,即整个园林东边为第三个建筑群。主要建筑有问花小院,可堂,雏月池馆及绿绮楼。

“问花”的意思出自“云解有情花解语”,问花小院内有一露天小院,院内曾经摆满盆栽花卉。

问花小院

问花小院

问花小院

多处使用当地盛产的红砂石,做柱子,做墙头,古朴典雅,又不失活泼。

出了小院,往前是一栋二层的临湖建筑。中间有“壶中天”,即四周建筑环绕而成的一处天井。“壶中天”者,即“壶天”,指仙境,胜境,事出《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壶中天

壶中天

壶中天

壶中天

壶中天旁这处两层的建筑,临湖,外形似楼船泊岸,称船厅。一楼取名“雏月池馆”,二楼是主人的书房,取名“绿绮楼”。雏月池馆意思是看初升之月的地方。绿绮,又称绿绮台,为岭南四大唐代名琴之一(另外三张是春雷,秋波,天响)。咸丰八年(1858年)绿绮台琴被张敬修花重金辗转购得,其在可园中辟“绿绮楼”以珍藏纪念之。

船厅

第三建筑群的核心是可堂,也是整个可园最重要的建筑。可堂三开间,坐东北朝西南,是园主人居住及张氏家族喜庆宴会的地方,文革时可堂被拆仅剩下空厅。可堂之上原建有木制楼,名可楼,抗战前为白蚁所蛀,已拆除,不复在。

可堂

可堂

张敬修《可楼记》
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吾营可园,自喜颇得幽致。然游目不骋,盖囿于园。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既思建楼,而窘于边幅,乃加楼于可堂之上,亦名曰“可楼”。楼成,置酒落之。则凡远近诸山,若黄旗、莲花、南香、罗浮,以及支延蔓衍者,莫不奔赴、环立于烟树出没之中。沙鸟江帆,去来于笔砚几席之上。劳劳万象,咸娱静观,莫得遁隐!盖至是,则山河大地,举可私而有之。苏子日:“万物皆备于我矣。”惭愧!惭愧!今日享此,能不茧颜?因书此于蜾匾,以博座客之一粲云。

从可堂走出,往后,经过船厅,有一走廊通向东北方向的后门。走廊名“博溪渔隐”,临近湖泊。湖泊为可湖,湖上有亭,名可亭。

可园后门

可亭

可亭

可亭

继续往东,有一两块大石板堆叠而成的石桥。当年这个石桥横跨可湖两岸,对岸是张氏宗庙祠堂,据说张敬修曾想往这边继续扩大可园规模,可惜其不久病逝。

1964年可园风光,大石桥清晰可见

大石桥今貌

可园后门东边临水一侧,图片左边就是上述石板桥

1904年明信片上的可园

今天的可园可湖

可园可湖

可园可湖

可园可湖

清波荡漾

当年张氏继续北扩的愿望被今可园管理方实现,如今可园景区已扩大到30亩(2万平方米)。往北,有更大湖光风景,还建有综合性的博物场馆,展览陈列有关岭南绘画,建筑等艺术。常设展览有《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居巢,居廉与可园》,《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等。

可园建筑群立体模型

可园景区平面图

可园内新建的博物馆

前面提到夏昌世和莫伯治都是岭南建筑界宗师级的人物,十年动乱以后,夏老移居海外,莫伯治就当仁不让的成了扛把子。现今的领袖人物何镜堂与莫老不仅有师徒情谊(公开资料显示何镜堂是夏昌世唯一的硕士研究生,此时莫伯治也是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且同为东莞老乡。可能这就是一种传承。

二居与莫伯治一为岭南绘画艺术的宗师,一为建筑艺术的宗师,且都与东莞高度相关。因此可园专门辟展馆展览纪念之。

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

莫伯治

窗、天井

可园中各种各样的漏窗无处不在,方形,圆形等,其上花纹也多样。其一可以起到装饰性作用,其二能以小见大,免除内部空间的闭塞感,其三窗户内外的景色可以互为借用,山水楼台,树木花草,透过漏窗,若隐若现,别有一番情趣。

邀山阁里装饰性窗户

雏月池馆里的分三段的支摘窗

双清室的亚字形窗户

远看壶中天

远看壶中天

前面提到,可园占地整体平面呈三角形,三组建筑群刚好位于三角形三个顶角处,为了使其建筑内部空间方正,在边角处设置了很多夹层,天井等。无意中这些夹层可能还能起到防火防盗防匪,采光隔热防潮湿等功能。

可园内不规则空间

可园内不规则空间

草草草堂内不规则空间

可园内不规则空间

可园内不规则空间

屋顶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前的博文,重点关注过,见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可园内的建筑屋顶样式种类很多。

门厅硬山顶

众多歇山顶

可亭八角攒尖

可堂是整个可园中等级很高的建筑,按说不应该采用单檐硬山顶。前面提到可堂之上原本有可楼,可楼毁坏以后,这个硬山顶是后人修复时加盖的,估计是考虑避免与周围的歇山顶雷同,而不够醒目。

可堂硬山顶

歇山顶

出挑很长,翼角起翘凌空之势,比较费木材

后花园

建国以后,整修可园过程中,新增的后花园。

后花园看墙壁

后花园内的假石山

从后花园仰望邀山阁

苏联的经验教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