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生水和安防及古代火灾防范

在网站的“关于”页面及文章《关于“天一生水”》中有说明关于给自己网名取为天一生水的由来。这里想再说说天一生水和安防的关系。
范钦在修建天一阁藏书楼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防火问题,历来火灾都是藏书楼的最大敌人。范钦根据五行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用“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引天上之水,“以水制火”。
或许这是“天一生水”和安防最早的联系。

风雨天一阁

在《易经·系辞》中,把奇数一、三、五、七、九称为“天数”和“生数”,把“偶数”二、四、六、八、十称为“地数”和“成数”,在数字和五行的对应上,一、六属水,二、七属火,三、八属木,四、九属金,五、十属土。所以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在现代安防系统中,防火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在中国古代,防火却是安防中的重中之重。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古代,没有广播,没有网络,只能依靠人工巡查,打更的方式,提醒人们注意用火安全。
古代防范火灾的方法主要有:

  • 设置“山墙”,也就是防火墙,在建筑之间用砖石结构修的比较高大,甚至高过建筑的侧面,把建筑护在内,可以阻止火势蔓延。在古徽州民居中,常见这种阶梯状的封火山墙,又称马头墙。
  • 设置水缸,为灭火提供水源。例如,故宫里面摆放的一口口大缸,又叫“吉祥缸”,可作为储水池,用作灭火的水源。

除了这些防范火灾的具体方法,古人还有一些防范火灾的思想,现在看来就纯粹是唯心主义了。

  • 起一个带水的名字。上面提到的“天一阁”就是典型的例子。乾隆在修建《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时,便仿天一阁的建筑布局修建了7座藏书阁,分别收藏7部《四库全书》。在这7座楼中,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文汇阁等6座名字中间一字都带“水”字旁,只有另外一座文宗阁没带“水”。这是因为文宗阁建在镇江金山上,自然不缺水了。
  • 鸱吻。在古建筑屋脊的两端,通常可以看到两个琉璃制作的装饰,一般龙头型,龙口大开,咬住正脊,这就是鸱吻,也称螭吻。传说鸱吻是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善贮水,在房脊上安装鸱吻,能防止建筑物起火。
  • 藻井。在建筑物殿堂明间顶部中央,绘以龙纹或菱、藕一类花卉。古人认为,藻井与水有关,在宋朝,藻井“又谓之覆海”,在屋顶上置有浩瀚大海,自然是可以挡住任何火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藕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作祟。
  • “门不带勾”。在古建筑中,凡是城门、宫门、殿门、坛门、庙门等上面都装置一块门匾,用来标明门的名称。门匾式样可以是千差万别,但是有一点,“门”字的写法出奇地一致,最后一笔都是直写下来,绝不带钩,以避“火钩”之嫌。这种写法,也是古人刻意为之的,古人认为“门”字上的勾与“火”有关,带勾即带火,皇宫内院几乎所有的“门”字都不带勾。
  • 黑色瓦盖。紫禁城作为皇家建筑,一片金碧辉煌,全部是红墙黄瓦。惟有文华殿后面专为藏书使用的文渊阁与众不同,其顶部覆盖的是黑琉璃瓦,两端的墙壁也是黑色实心砖墙,显得朴实低调。黑墙黑瓦源于古人的“阴阳五行”之说,在五行理论中,黑色主水,以水克火,从而可保藏书楼免受火灾。
  • 供奉水神。在故宫最后方御花园内,中轴线的末端,建有一座钦安殿,殿内供奉“玄天上帝”,清代为避康熙皇帝的名讳,称其为元天上帝,也称真武大帝。传说玄武为北方神灵,代表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为龟蛇状。在阴阳五行中北方属水,色为黑,守护紫禁城建筑免于火灾。

参考:

  1. 中国古代建筑是怎样防火的?
  2. 风雨天一阁图片来源天一阁博物馆网站
西汉南越王墓 家用智能WiFi摄像机方案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