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参观完一枝枪纪念馆,被告知附近还有一个叫花塘官厅的景点,曾经是清朝末代帝师朱益藩的故居。决定下午去看看。
花塘官厅位于距莲花县城一公里左右的花塘村,是晚清两代(光绪,溥仪)帝师朱益藩与父(朱之杰)兄(朱益浚,繁体字写作濬)的宅邸。因朱氏一门三进士,五科六举人,地位显赫,其宅邸被当地老百姓俗称为“官厅”(不知是否还与莲花县在清朝曾设置为莲花厅这一行政区划有关联?),流传下来。朱氏父子三人,朱益藩名头最盛,因而花塘官厅,还被称为“定园”(定园是朱益藩的号)。
官厅,旧称政府机关。
(宋)孔平仲《冬晓》诗:城上犹吹角,官厅已罢更。
后来发现,南昌滕王阁负一层同样有一个关于末代帝师朱益藩的专题展览,只是没有花塘官厅的展品丰富,当然这是后话。
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江西萍乡莲花花塘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恩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九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京师大学堂第六任总监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翰詹大考,他高中“馆元”,为光绪皇帝讲授历史、诗文、书画。宣统元年(1909年)任宗人府府丞,宣统二年(1910)授都察院左副都御使。1915年后,任逊位皇帝溥仪的汉文老师。他素以书法名世,同时又善诗能文兼精中医学。“九一八事变”后,朱益藩“但主拒,不主迎”(反对溥仪与日合作建立满洲国),态度鲜明,溥仪出关,他不但不随行,而且至死没去过长春。朱益藩于1937年3月病殁于北京。溥仪闻报极为伤感,依例追赠“清故太保”,谥“文诚”,赏银5000元治丧。
朱之杰(1824-1866),朱益藩父。字冕群,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知县候补,曾分发陕西知县,奉旨帮办河工,但因重病未能赴任。
朱益濬(1847-1920),朱益藩兄。字莼卿,清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1879年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880年任湖南省衡州府清泉县知县,开始了在湖南长达30年的官宦生涯。在这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湘西工作,历任知县、知府、湖南学务处提调、辰沅永靖兵备道等职。为清朝湖南最后一任巡抚。1911年辛亥革命长沙光复后不久,被革命军派兵护送回江西原籍。
朱氏兄弟还有一个弟弟,朱益湛(1863-1920),字芸卿,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第三十六名),后任广东顺丰县知县。
添建的东门入口,门上挂有一幅对联:“一帘花雨诗中画,半榻琴书醉里仙”,据说这幅楹联缘自朱益藩在北京官邸厅堂字画,为朱益藩亲笔。
我来参观时,临近中午,没有其他游客。门口的保安大叔告诉我,他就要回去吃午饭了,会把大门关上,我离开时,自己开门就可以了。: )
入得门来,眼前就是游览示意图及指示牌,因为事先没有做任何功课,得好好看看游览指示信息。
除了朱益藩旧宅,指示牌和介绍里还有湘赣省委旧址,列宁学校,胡耀邦革命生涯第一站等内容。原来,随着朱氏后代逐渐迁往异地,官厅的用途发生了改变。1931年,官厅成了中共湘东南党团特委驻地,湘赣根据地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和湘赣根据地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都在此召开,红六军团前身湘东独立师、红十七师曾在此组编。官厅还办过“列宁学校”,少年时代的胡耀邦在这里任过教员,称为胡耀邦革命生涯第一站。
朱益藩旧宅
建筑
据说官厅原本一字排开建有三栋,皆是南北朝向。每栋都是三进,两侧和屋后都有附属建筑,青砖白瓦,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整个官厅正门原本是南门,2011年政府修缮时因为道路狭窄,拆迁难等问题,将南门封闭废弃,在东边添建了上前述徽派建筑风格的东门牌楼作为新入口。
中间这栋为父亲朱之杰所建。咸丰十一年(1861年),朱之杰辞官归乡筑宅,人称“进士第”,又称“老官厅”。此栋解放后长期作为盐仓使用而损毁无法修复,于1983年折除,后辟为花园。
最里一栋(西边)是兄长朱益濬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所建,人称“翰林第”,又称“新官厅”。这栋建筑除大门外,三面无门,更无一窗户,似一座坚固的堡垒。檐高6米,封火墙更是高达8米,外墙高于内墙,安全防范意识很强。这可能与朱益濬在湘西为官30年,当地匪患猖獗有关联。
最外面一栋(东边)才是朱益藩旧宅。1911年母亲病逝,朱益藩从京城回籍守孝,在老父故居的左边新建了这座官厅,作归老之用,并为之取名“赐书楼”,为花园取名“定园”。当地人也称作“新官厅”。而朱益藩自1916年3月年携家眷赴京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直至1937年病逝于北京。
这栋楼的建筑风格也很独特,兼有北方,江南,赣西等诸民居特点。天井采光,似北京四合院,左边辟有江南山水园林,单间房屋又兼赣西民居特点。与其兄类似,这些建筑特色的融合可能与朱益藩的管管生涯有关,在京为官多年,见多识广、阅历丰富。
藩宅正门上对联:积德勤绍佐时理物,建策忠谠兴利惠民。也为朱益藩亲笔。
“积德勤绍佐时理物”出自东汉《夏承碑》,意为努力不懈地加强道德修养,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建策忠谠兴利惠民”出自东汉《景君碑》,意为建言献策要忠诚正直,做到利国惠民。
展览
跨入朱益藩宅内,正中安放的是其等身铜像,据说是其就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时的情状。室内布置展示了朱益藩的一生。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值慈禧七十大寿,于是科举士子们迎来了一次恩科考试,史称光绪甲辰恩科。参加考试的士子们没有料到,他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届科举考生。
除了文章学问,人品气节。朱益藩书法绘画同样出色,尤其书法,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大家。朱益藩四岁就在父亲的指导下接受严格的“馆阁体”训练。早年学习欧、柳、赵诸家,中年兼师李北海、米芾等。朱益藩入值南书房时即以擅长书法闻名,经常承代御笔书法匾额、春牌等。朱益藩与兄朱益濬同时载入《书谱》。
我仔细对比了下,现如今瑞蚨祥使用的店名字体有多个版本,但都并非朱益藩所题,其中有一个版本为清末另一位翰林书法家李林庠所题写。滕王阁负一层“末代帝师陈列馆”里介绍文字说明,朱益藩题写的“瑞蚨祥”字仍在使用,不知何故!姑且存疑。
末代帝师陈列馆
前面提到,后来参观滕王阁时发现,负一层设有“末代帝师陈列馆”,所列展品其实基本是花塘官厅展示过了的,只是当时我漏拍了些,故补在这里。
这个是给陈三立母亲黄老夫人(陈宝箴夫人黄淑贞)题写的墓碑,其中还可见陈寅恪的名字。朱益藩与义宁(今修水)陈氏同为江西老乡,且为姻亲。
藩宅后部设为花塘村村史展览。
明朝处士朱燕庵带头捐资,组织村民开凿白马陂。水利之兴,造福一方。
湘赣省委旧址展览
朱益濬宅后作为湘赣省委机关办公场所,房屋后部作为列宁学校。现在设有相应展览。
1931年10月,中共湘赣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湘赣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彭德怀、王震、胡耀邦、袁德生、甘泗淇、张启龙等均在此工作过。
中共湘赣省委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湘赣根据地建立的地方领导机关。1931年6月,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决定中共湘东南特委、湘南特委和赣西南特委的西、南、北路三个分委所辖区域合并,设湘赣省。8月1日,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成立,隶属中共苏区中央局,王首道任书记。1931年10月和1932年11月,中共湘赣省分别召开第一、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湘赣省第一、二届委员会,王首道任书记。
列宁学校
1931年2月,湘东特委迁到花塘官厅,后改称湘东南特委。同时,莲花九都(现为坊楼镇)的红光学校迁入官厅,并改称为列宁学校。学校有300多名学生,分甲、乙、丙三个班,是当年湘赣苏区名列前茅的学校。
时任湘东南特委技术书记、湘赣省委儿童局书记的胡耀邦经常来到学校指导工作,并和同学们一道学习,一道宣传演出,与莲花列宁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
1962年,胡耀邦在挂职湘潭地委书记时,还特意回到莲花列宁学校旧址,并饱含深情地对莲花县委领导说“这里是我第一次参加工作的地方,这里的工作使我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后,莲花县人民政府准备在花塘官厅旧址复原列宁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86年10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听到汇报后,欣然提笔写下了“列宁学校”校名。
胡耀邦革命生涯第一站
1930年11月,年仅15岁的胡耀邦从家乡浏阳来到莲花参加革命,先后任湘东南特委技术书记、湘赣省委儿童局书记,直至1933年调入中央苏区。花塘官厅是胡耀邦革命生涯第一站。
评论